教育部课标研制组:《英语课程标准》研究综述

来源:未知时间:2005-03-18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英语课程标准》研究综述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
 
 
     作为我国英语课程改革的里程碑式的文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推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改革为基本指针,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直接组织和领导下,由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在广泛征求意见和调研的基础上研制而成。《英语课程标准》为基础英语课程改革确立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阐明了基础英语课教学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对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台在社会各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广大一线教师和英语教育科研工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实际,纷纷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络等多种媒体途径表达自己对于新课标的学习体会和理性思考,这对于繁荣英语课程学术研究、进一步推进和深化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对近年来社会各界、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发表于媒体(报刊、杂志、网络等)上的关于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的研究成果和反馈意见进行了整理和总结,概括来讲,这些研究成果和反馈意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对《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

    《英语课程标准》是中国基础英语教育新起点。这里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是指对《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设计理念和特色的整体解读,经过归类,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关于《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研究指出新课标是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以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而设置。通过对英语教学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评价等各方面进行较大的改革,使基础英语教学水平有较大的提升,以满足21世纪的人才培养需要。

2、新课标具有任务的双重性特征。研究指出,新课标突破了学科本位的思想,课程目标的确定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出发点,通过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意在还孩子一个多彩的生活,通过外语教育培养完善的人。以往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赋予英语课程双重任务,即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要发展学生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体现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英语课程标准》的核心是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大量的研究即集中于此。研究指出,新课标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的,设立了以能力为目标的分级课程体系,有效的保证了课程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4、新课标的突出特色之一是,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多数研究者认为,新课标反映了建构主义的学生发展观和语言习得理论的前沿思想。

5、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策略的培养,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模式;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建立了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在任务型教学和形成性评价方面,现有研究给予《英语课程标准》非常高的评价。

6、有研究把《英语课程标准》的精髓归纳为:一个途径,两个评价,两个过程,四个任务,五个方面和九个等级,非常具有启发性。一个途径即任务型教学途径,两个评价即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并重,两个过程即英语课程教学过程既是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四个任务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培养跨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是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九个级别是新课标对于以上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把总目标划分为九个等级,每个等级均制定了具体的目标要求。

 

二、对《英语课程标准》涉及的具体问题的研究

 

     从所掌握的现有文献可以看出,对《英语课程标准》涉及的具体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对任务型教学的研究。从现有研究资料可以看出,一线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对于任务型教学模式具有很高的评价。有研究者非常精辟的指出,任务型教学法的精髓在于,使学生在教学过程重“就像在生活中真实地使用语言一样,给学生们一个任务”,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对于任务型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任务型教学的理论来源、内涵、实施方式等方面。研究指出,课程标准所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是指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健全的性格与情感,发展运用交际策略的能力。一些研究还强调指出,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考虑当地的条件以及学生的需要,积极和有创造性地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对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现有研究资料指出,《英语课程标准》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了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教学条件的差异以及生员差距等问题,基本适应全国不同地区的要求。新课标摒弃了传统的分年级整体划一的目标设计模式,采用国际通行的九级分级模式,以“能做某事”具体描述各个级别对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这种模式较好的解决了大中小学英语课程的互不衔接问题,实现了英语课程目标设置的梯度性和灵活性。

3、对于评价模式的研究。研究认为,关于课程评价的规定的突出特点是注重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重视学生在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强调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建立了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这对于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在已有学习水平上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对于新课标实施背景下教师角色和作用以及教师发展的研究。新课程改革又一次将教师推到了英语教育改革的风口浪尖。研究普遍认为,广大英语任课教师是实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教师应当积极转换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有一些研究则指出,新课标改变了传统的整齐划一的课堂模式,为教师发挥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所以倡导教师应当成为研究型教师,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第一,确立素质教育观念;第二,提升科学素养水平;第三,持续探索教法创新;第四,增强教学科研意识;第五,树立开放的心态。教师还应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和持续的事业心,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改善自我,不断追求教学艺术的新高度。

5、关于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研究指出,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建构和对其语言能力习得的促进不可能凭空实现,而是必须依赖于内容鲜活的多样化课程资源来实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当拓展英语教材资源,创造英语实践资源,提供英语信息资源和建立英语人际资源。

    有研究者呼吁要摒弃传统的教材仅是教科书的观点,在教科书之外,英语教材还包括各种教学辅助读物、教学挂图、卡片、音响资料、多媒体软件、配套读物等;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当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资源与机会,如成立英语角、英语俱乐部、英文歌曲和演讲比赛、英语校园广播等,给学生以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内容新颖、形式活泼的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大量阅读原滋原味的英语文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锻炼学生自主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英语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提升英语习得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三、《英语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研究


     从所掌握的研究资料可以看出,关于《英语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的具体问题:

1、一些一线教师在学习新课标之后,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总结了以下新课标的教学经验。即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引入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来设置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情景,培训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还有的教师总结到,将初中英语第一册中的交际内容自然串联起来,通过重组课堂资源和模拟实际情景的练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了课时要求培养的交际技能。

2、关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任务型教学,有研究指出,教师应当主动创设任务型活动,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让学生参与探究式学习过程,使学生亲身体验语言学习的过程,身临其境地让学生去感受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受现实,发现问题,发掘思想和提出解决方案四个方面的能力,最后找到一种主动学习与积极接受语言的方法。从而构建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保持创新活力,使学生的学习终身受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