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在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 张尧学
这次把"211"工程的学校外语学院院长,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委员请到一起来参加这个会,我们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周济同志在去年9月燕山饭店的会议上专门讲过两个小时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我想总的精神没有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从正式立项启动开始已经八个多月了。今年二月份,经过教育部党组研究,决定启动质量工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我们在党组讨论通过这件事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英语教学大纲改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成立了项目课题组。这个组中有来自于各个方面的人士,有我们英语教学专家,也有来自于中央电视台、国际广播电台等单位的知名人士。我们希望把社会的需求和教育方面的力量集中起来,把我们的《课程教学要求》搞得好一点。
项目组成立后,除了各成员分开活动之外,集体开了三次会,每次都非常认真,热烈讨论,集思广益,连"非典" 期间也没停。大家通过电子邮件,交换看法。《要求》出了多个版本,几易其稿。一直到七月份,终于有了一个大家认为可以看一看的、发到相关学校和部门征求意见的稿子。这个稿子发下去以后,我们收到不少反馈意见,有正面的,也有不同看法的。这反映了大家对英语教学改革的关心和重视。机关和项目组共同把这些意见进行分析、整理,并进行了进一步修改。然后我们认为到了一个更进一步更大范围征求意见的时候了。所以把大家聚集一起,来看这个《要求》究竟是行还是不行。有哪些地方不行的,有哪些地方是行的。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四句话:提高认识(提高大家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认识),交流成果(交流目前已取得的成果),理清思路(大学英语教学到底要不要改革,怎样改革),迎接挑战(迎接面临的挑战,迎接时代的变化,迎接社会对我们的需求)。无论我们是改还是不改,时代还是在前进的。我们总是要面对它。如果不积极地去面对,我们就会挨骂的。历史的责任应该说在我们的肩上。
今年第一次项目组在燕山开会的时候,我就讲过,我们现在做的事可能是几百年以来,也就是中国有大学以来没有做过的事。这件事的意义可能要在很多年以后真正地显现出来。现在有人批评,有人疑惑,这都是可以的,因为任何一件事情,要改革总会有不同的声音,但是到底是不是这次英语改革会耽误一批人,会不会给英语教学带来极大困难和混乱,这个认识要统一。
我今天想讲几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大力推进英语教学改革;第二,怎样推进英语教学改革;第三,讲讲现在我们现在已有怎么样的条件;第四,谈谈对不同意见,我们是什么态度和什么看法;第五点,对大家提几点希望。
一、为什么要大力推进英语教学改革
推进英语教学改革不是对以前英语教学的否定。有人认为我们一谈改革就是对以前的否定。革命才是对以前的否定,改革不是否定。革命是对陈旧系统彻底打烂。改革不是革命,是对原有的系统不完善地方的补充,是适应新的时代的需求、适应新的变化、我们提新的措施,改革是永恒的主题。所以改革不是对原有的英语教学的否定。原来英语教学还是取得很大成绩的,而且是与当时时代的要求一致的。有的同志总是说你们是不是要否定以前的英语教学?我们不管社会上怎么讲,不管其他人从不同角度出发,怎样评价我们的英语教学,作为政府主管部门,我们始终认为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是取得了很大成绩的。无论四、六级考试也好,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好,还是我们以前的教学大纲也好,都是在我们英语教学中,在大学生质量提高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我们仍然面临与时俱进的问题。时代在不断变化,形势在不断发展,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现在的改革开放,与78年比,与80年代比,与90年代比,都不一样。改革是循序渐进,开始时很简单,现在门越开越大,中国正逐步融入国际社会。起码在经济上我们同世界交往非常频繁、密切。我们的进出口现在一年有七千亿美元,仅出口就有三千多亿美元。这在前廿年是不敢想象的事。我们后廿年谁能想象到我国出口量达多少亿?谁能想象以后廿年我们的国际交往情况?所以,我们同国际交往步伐是非常快的。我们怎样对原来不适应现代时代步伐的东西进行改革?我们怎样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这些人才需要什么样的外语技能?这都是我们要考虑的。迄今为止,英语教学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我们还要与时俱进。整个外语教学要与时俱进。怎样与时俱进?以前的大纲是以阅读为主的,99年的教学大纲强调的是读写译,兼顾听说。这在当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我们要阅读英文的资料,我们要写作,特别是阅读。所以强调我们学生要具备很强的阅读能力。包括国外有些国家也是这样的,比如日本,当时是以阅读为主。但是,现在以读写译为主,就不符合社会需求了。无论是国家领导,还是社会方方面面,甚至是大学的校长们和教师们,都在要求我们的学生具备英语的综合实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到哪一个学校,一谈起英语,我们的校长都会非常激动。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学起,一直学到大学博士毕业,就是开不了口当然不是每个人开不了口,有极少同学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大家都明白,总体来说,大部分同学开不了口,这是实际情况。而我们社会、学校对英语听说有强烈的要求,我们的学生也迫切需要通过几年的学习在听说能力上能够有所提高。有一部分学生说我高中毕业时就能够通过四级,但大学二年级以后才开始考,学到后来自己考不过了。这种说法可能不真实。但至少学生有这个感受。即在大学学了二年英语不见得进步多少,不是所有的,起码有部分学生有这样的感受。我?quot;华尔街"学英语,许多学员就是大学生。有一次四人参加的encounter,其中三个人是大学生。华尔街学校价格很贵,几千元一级。问他们为什么花这么多钱,他们说大学里学不到东西。所以我们的学生对英语教学改革有强烈的愿望。我问过一个很著名大学的十个学生,其中认为课程教学对他收获比较大的只有二个;不大的,占六个;语言实验室对他帮助很大,占七个;老师辅导对他有帮助,占八个;认为自学有帮助的占了七个。反过来讲,用这个极简单的抽样,说明课堂教学对他们有帮助的不到一半,多半认为课堂教学对他们帮助不太大。总的来说,课堂教学与语言实验室相比,对他们的语言提高帮助不太大。语法那些东西,高中已学得很多,差不多了。大学里学介词搭配,精读,是不是多了点?而关键的口语、听说又由于教师缺乏,不得不大班授课。英语课上大班,怎么讲?应该把以书本加大班、老师为中心的模式朝着一个个性化、开放式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
朝这个模式转变,大家会提出很多问题,有的甚至说,增加教师,增加一些博士班、硕士班,大量培养师资,再增加点经费,不就行了吗。但在目前条件下,中国不可能这么做。我们的教学经费在世界上平均最少。美国受教育人数三千万人,教育经费是七千亿美元,相当于我国GPD总数的60%以上。我们只有一万多亿美元的GDP,而我们受教育人数三亿多,我们的教育经费只有三千多亿人民币,也就是四百亿美元。香港一个大学生的拨款是每年二十一万七千港币,另加四万多港币学费。我们大学生拨款平均每年七千多元,还是国家的学校。有些地方拨款甚至不到二千元。这是典型的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人民群众要接受高等教育,你不扩招,老百姓有意见;你扩招,政府口袋里没钱。在这种条件下,要大量增加教师,大量增加经费,办得到吗?办不到!怎么办?只有采用新的手段,只有挖掘现有的潜力。我们老师的负担很重,现在老师的比例,据教指委统计是1:130。整个英语老师不到十万(包括高水平,低水平的,合格的,不合格的)。现在在普通高校正式上课学生有九百多万人,加上其他的,共有一千七百多万。今年十月份要超过这个数字。这么大的师生比,我们外语教师的工作量可想而知是非常大的。大家一周上几十节课,有的除了上自己的课,还兼上其他学校的课。人很累。既没有时间搞学术研究,也没有时间好好休息。一天到晚上课,更没时间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处于亚健康状态。我们必须要有新措施、新办法,又让教师省力气,又让学生水平能提高,这就是利用新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让科学技术帮我们的忙。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现在要改革的核心。怎样用新的《课程教学要求》来改一改我们思想,然后用新的教学模式,从繁重的每天非常疲劳的教学中解放一点,让教师有时间搞科学研究?
二、怎样推进英语教学改革
1.改革目的
这次英语教学改革目的,就是把原来以阅读理解为主改到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英语的综合实用能力上来。改革的目标是,在研究型大学三年级达到基本上能听懂接受双语教学的课。学校推进双语教学,好的学校有100-150门课,大约占总数课5%左右。目前的双语课,学生普遍反映,有半年听不懂,这有一个过程。比如北京大学软件学院,请了一批美国来的教师上专业课,其中一个ABC(America Born Chinese),一句中文都不会说。上课的头一个礼拜,学生要轰她出去。因为她中文一句不会说,学生听不懂。后来学校做了工作,三个月以后就能听懂了,最后这个老师非常受欢迎。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的大学要有一部分学生在四年级左右也能听懂双语教学。到毕业时大部分学生(60%)能解决听说问题。另外我们要为教师提供一个英语学习和提高的环境。老师对英语学习要求非常迫切,不亚于学生。很多老师要经常出席国际会议,当前,绝大部分老师只能按写好的论文念一念,不能交流,问题回答不上来。别人提问题听不懂。这是很尴尬的事。给这些老师再加一点火,就突破了。我们也要为英语教师提供一个新的教学、科研和进修机制,把比较繁重的课减下来,这样使大家有一点科研,有一些进修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