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初中英语》教材教法实验报告
--马承英语教材教法实验阶段总结
一、问题的提出
多年来我们的英语教学一直处在摸索前进的阶段,尽管教师们也曾在教学方法上进行过尝试、采用过集中识词,情景教学,交际模式等方法。但始终未能摆脱:"教师教、学生记、学生背的怪圈",收效甚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会"鹦鹉学舌",自己不会音标,不会拼读单词,因此经常是上课学会了,课后又忘了,学来学去,还是什么也没学会,造成了英语又难学又难教的局面,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获知马承"三位一体"教材教法能较好地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我们提出了"三位一体"《初中英语》教材教法实验研究课题。然而,无论是教学方法的改革,还是教材的改革,其目的就是想通过实验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学习英语的有效途径,解决学生学英语难的问题。
二、对马承"三位一体"教材教法的理解
马承教授"三位一体"教学法(字母、音素、音标小三位一体和词汇、语法、阅读大三位一体)是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法的重要流派之一,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尽快语音过关,具有较强的单词拼读能力,能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改变"上课说的呱呱叫,走出课堂全忘掉"的鹦鹉学舌的状况。而且,教材还具备以下特点:
1、语音提前过关,为学生记忆单词创造了条件。
2、加大词汇量,为学好英语打下坚实基础。
3、语法结构明线化,为学生自学架桥铺路。
4、时间弹性大,为学生开展各项英语活动提供了保证。
马承教学法是一种立体三维结构式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法提示了英语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动态平衡性。此外,更重要的是在教材中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主线的交际教学模式。注意在语言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基于以上认识,1999年9月,在我县教育局领导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校9月份一开学就从初一七个平行班中确定4、5班为实验班,由我具体执教实验。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初一上学期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除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将"九义"教材作为阅读材料通读了一遍,期末参加普通班教材考试。实验班参考人数143人,及格127人,及格率88.8%(两极分化大大缩小),五个普通班参考人数369人,及格255人,及格率69.1%,高于普通班19.7个百分点。学生们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充满了自信,他们爱学、乐学、善学,真正调动了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三、实验目标
1、科研目标
探索如何通过"三位一体'教材教法实验,促进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缩小两极分化,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拼写基础,为农村中学实施英语素质教育创出新路子。'"
2、教学目标
通过"三位一体"教材教法实践,开发学生智力,力争形成一套有特色的语音启蒙教学模式,省时高效,过语音关,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缩小两极分化,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3、育人目标
旨在开发学生的语言潜力,发挥儿童感知和记忆的优势,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基础及较强的应用和自学能力,真正达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四、实验的措施 本课题研究制定以下实验措施:
1)学校领导和实验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应在语言实践的基础上突出培养学生的语音应用能力和教育目标。
2)学科设置英语课程,减轻学生负担。
3)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在良好的语言氛围中,获得语言交际能力。
4)定期开展科研活动,研究教法,听课、评课、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五、实验的原则
1、保底性原则。
这是使用"三位一体"实验教材获得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关键。所谓保底就是最终必须保证每学生达到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
2、探索性原则。
教学改革事实上就是一个探索、创新的过程。张思中老师曾说过"学我者死,创我者生"。如何把别人的好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溶入到课堂教学中,需要实践者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3、主体性原则。
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上的。实验中教师要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客观素质,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增强他们的内驱力,调动各类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4、灵活性原则。
教学过程中动态处理教材,一切活动与学生为中心,按学生的需要随时增减教学内容,让后进生吃饱,让优秀生吃好。
5、轻负担原则。
教改的目的就在于探索一条省时高效地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解决学生学英语难的问题,减轻学生身心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是教学实验的方向。
六、实验阶段安排:
实验时间:1999年9月--2002年6月
1、准备阶段:(1999年9月以前)。
(1)、搜集、整理资料。
(2)、研讨、制定实验方案。
(3)、选定实验人员,征定学生用书。
2、实验阶段:1999年9月--2002年6月
对马承"三位一体"教材教法进行全面的实践。 初一上学期:侧重"小三位一体"的实施,并进行阶段性总结。
七、实验的主要做法: "三位一体"《初中英语》我试用了一个学期,在一个学期的实验中,根据马承教材教法的特点,我重点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1)过语音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语音不过关,单词就记不住,时间长了,不会的单词越来越多,就失去了对英语的兴趣。实验教材在语音编排上根据字母、音素、音标的内在联系,对一系列规律性的音素按序排列,使学生易学、乐学。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了条件。我用了21课时完成语音教学。为了巩固48音素,每节课都抽出1--2分钟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拼读10个单词。这样坚持到期末,学生一见到音标就能流利地拼读出来。遇到没有学过的单词,学生就自己查字典看着音标拼读。语音过关,为下一步记忆单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巧记单词,指导学生方法。 英语词汇教学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单词遗忘率高。这不仅给学生运用词汇和继续学习英语造成很大的障碍,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实验教材词汇的编排以普通教材为准,教材中"语言天地"的单词,为学生扩大词汇提供了保证。而且全部是按拼读规则分类编写的,好学、易记。请看实验教材与普通教材的词汇量对比表。 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一阶段,是发展记忆、识记单词的最佳时期。学生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英语发展的程度。另外,初一各科课程相对比较简单,抓住这一时期指导学生科学记忆单词,不仅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而且也能够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在实践中,凡是课本中出现的单词我一律要求学生做?quot;四会"。在集中识词时,严格按照马承老师的方法进行训练,把拼读规则变成记忆单词的技巧,实际上学生记忆了一定数量的单词以后,就会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3)巩固词汇,重在听、说、读、写。
(1)、快速听记、听写,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听力的长期训练,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课堂上要求学生集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记忆单词时眼、口、手、脑并用,力求多种感观参与活动。学完单词就进行听写训练。开始练习一些短句,逐渐过渡到长句。每节课训练5分钟左右,长期坚持,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渐渐学会快记、写的速度来适应教师的要求,书写速度加快了,字也写得越来越好。
(2)、快速朗读、背诵,培养学生的快速理解能力。 快速阅读的长期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阅读能力,为学生自觉进行大量阅读创造条件,有利益学生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能力训练册》中学生背诵课文的译文,要求学生课课背诵(看译文流利还原译出)。真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好的文章要求学生仿写,英语学习确实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遗忘率太大。朗读、背诵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能加深理解和培养语感。
(3)、快速复述对话、表演,培养学生快速表述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快速说话的训练,方法很多,可以贯穿教学全过程,如快速应答常用语,快速复述老师说出的句子,根据课文内容对话、表演等。
八、实验的效果与体会。
"三位一体"《初中英语》我试用了一个学期,现已初见成效,收到了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1、语音过关后,学生拼读能力强,记忆单词效果好。
2、语音过关,词汇提前学,语法提前讲,为学生自学创造了条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掌握的词汇量大,能顺利阅读难易相当的短文。听、说、读、写能力强。
4、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学得轻松、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