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茹是来自山西省太原第十二中学的一名生物老师。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她发明了一个“模拟生态燃料电池”。这个利用一些很简易的材料制作的教学装置,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上生物课时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可以在化学课堂上学习电池产生电的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第五届“全国教育工作者发明与科教制作展示会”今天在辽宁省大连市落幕,杨茹的这项小发明得到了许多专家的好评,认为可以在全国的学校进行推广。但杨茹自己却很清楚,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首先,这样的发明很难申请专利;其次,即使申请了专利也不会有企业来投资生产。
“全国教育工作者发明与科教制作展示会”由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中国发明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本届展示会汇集了来自全国二十四个省、市、自治区教育工作者发明、制作的三百一十四件作品。记者在展示会的现场看到,会“变魔术”的箱子,能做各种动作的机器人,能进行远程遥控的广播装置……这些发明无不凝结着中国基层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
和杨茹一样,这些老师大都面临一个困难:这些发明难以转化为产品进行推广。主办这次活动的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只能给老师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而真正让这些发挥更大的作用,则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与支持。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秘书长李燕祥介绍,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一些学校、校外教育机构就安排了科技辅导员,辅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手工制作。一九八二年,在中国科协的倡导下,成立了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其目的在于壮大和规范科技辅导员队伍,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他强调,这支队伍还有待于发展与完善。
对青少年科学思想的培育,科技辅导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辅导老师没有科技概念和基本的科技常识,学生科学兴趣、科学思想与方法就无从谈起。要想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专门的科技辅导员不可忽视。
建设一支合格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需要多方的努力。首先,科技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具有开展科技教育工作所需的业务水平;其次,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鼓励学校设立科技辅导员的岗位,选拔优秀老师工作,给予合理的薪酬待遇;第三,社会各界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李秘书长不无担忧地说,科技教育工作发展很快,社会各界已形成共识,但发展很不平衡。目前,还有一些科技辅导员没有报酬,甚至有些科技辅导员还要拿出工资为学生买科学书籍和实验器材,这对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建立一支合格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促进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整个社会在精神上和经济上给予更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