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北京的一些书店中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不少刚放暑假的学生,大清早便来到书店,挑上几本自己喜欢的图书,然后席地而坐,一直到书店关门。
只看书不买书,孩子们都把书店当成了图书馆。孩子们为何要舍弃安静温馨的阅览室,而跑到环境嘈杂的书店来阅读呢?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近日走访了京城一些书店和图书馆。
书店变成阅览室
北京的西单图书大厦,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图书零售中心。
记者来到大厦二层青少年图书部,出现在眼前的是摩肩接踵的热闹场面:许多小朋友手捧图书或坐或立,书架之间原本就不宽敞的走廊变得更加狭窄,不少带着孩子来购书的家长只好侧身走过。
正上初一的陈浩东说,他经常来大厦看书。平时这里的人很多,想找个能静下心来读书的地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也去图书馆看书,但图书馆离家比较远,去得少,书也没这里丰富。
而另一位上高二的李晨同学说,由于学习紧张,平时并没有多少机会阅读课外书,把书买回家也往往没有时间看,不如来这里随意阅读。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去图书馆看书时,他诚实地告诉记者,他从没去图书馆看过书,觉得去图书馆还要办证等等,手续麻烦,还是在这里比较方便。
记者还惊奇地发现了一位年仅9岁的小读者张嘉林,自带午饭和小板凳来图书大厦读书。他家就住在附近,一放暑假,几乎天天来看书。父母也很支持,还为他准备了午饭和小板凳。
在另一家全国闻名的综合性大型书店———王府井新华书店,有着与西单图书大厦非常类似的情况,虽然墙上明显处挂着“请勿坐卧”的牌子,可孩子们似乎视而不见,仍然抱书席地而坐。
在这里记者发现,很多同学带着笔记本和文具,到书店温习功课。图书馆同样引人
难道真是图书馆办证手续复杂,所藏书目种类寥寥?
就此问题记者随后走访了离王府井新华书店不远的东城区图书馆。
为迎接暑假的到来,这里特意把原来周一到周五、只在下午开放的规定,改为全天开放。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办证手续其实也并不复杂,只要本人带户口本和25元钱,立刻就可办理。阅览室的工作人员介绍,孩子多的时候,这里熙熙攘攘,根本无法阅读。
其实,少年儿童阅览室和借阅室中的书目种类还是很丰富的,但与书店相比确实旧一些,像各类辅导书试题等只有去年的版本。
记者又来到北京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这里的少儿综合借阅中心宽敞明亮,每天大约可容纳五六百人,阅读环境非常理想。馆内藏书5万余册,各类图书、报刊、杂志一应俱全,完全可以满足少年儿童的知识需求。图书馆为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还开设了少儿多媒体视听中心,共有20台电脑,来这里学习的小朋友很多,需排队等候上机。
在首都图书馆,记者发现了一种“北京市公共图书馆网络联合读者卡”,简称“一卡通”,它是自2004年5月1日起,在首都图书馆及其分馆,以及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崇文区等四个区图书馆及其联网街道馆内,持“一卡通”读者服务卡均可享受统一标准的借阅服务。这一举措简化了办理图书借阅证的手续过程,方便了读者。再多一些读书空间
就孩子读书的空间不足问题,记者电话采访了原全国政协委员、教育界知名专家方明老先生。
方明表示,这一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决:首先,让有关部门重视现在孩子们的阅读环境问题,为孩子们创造好的阅读空间。其次,图书馆应加强自身建设,扩大在全市的覆盖面,增加少年儿童阅览室和借阅室的面积,丰富所藏图书的种类与数量,满足少年儿童日益提高的求知欲。同时,还应加大图书馆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孩子走进图书馆来看书。再次,家庭、学校的教育工作也非常重要,要管好孩子,正确地引导孩子应该看什么书,如何看书,在哪里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