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属于时代的儿童歌曲

来源:中国教育报时间:2005-07-28

  孩子们能唱什么歌

  那些曾经让一代代少年儿童百唱不厌的歌曲,那些动听并伴随少年儿童成长的歌曲,如今还有哪些会回响在耳边、回响在校园呢?“小松树,快长大,绿树叶新枝芽”、“我们要做雷峰式的好少年,歌声嘹亮步伐矫健”、“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着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还有,还有,校园里总是歌声嘹亮的,队日活动时也永远是歌声不断的。但是,这些曾经的真实画面在越来越远地走出人们的视线。问问现在的孩子,你们都唱什么歌啊?你们都听什么歌啊?

  “我们会唱《奔跑》。男同学爱听周杰伦的歌,女同学爱听S·H·E的歌。”

  “我们的生活和原来的不一样了,原来的歌我们不喜欢。”

  “我喜欢《老鼠爱大米》,老鼠和大米,我都见过。”

  “我们能想唱什么就唱什么吗?那样我就唱。”

  “老师课堂上教的,歌词太老套,唱了也不好听!平时听到的都是这些歌,我们不知道唱什么。”

  “学校里教的歌曲十分枯燥单调,歌词很多是讲大道理,教育味太浓了。”

  “流行歌曲节奏感很强、形式新、变化快,很容易上口,学起来很快。其实很多歌曲的意思自己也并不完全明白。”

  音乐周报在北京几所中小学校的300多份随机问卷调查表明:对于“你最愿意接受哪种形式推广的校园歌曲”这一问题,答案反映出学生们可接受的形式非常广泛,除了“CD等音像制品”略高一筹外,电视、广播、网络以及音乐课所占的比重都不相上下。对于“受欢迎的校园歌曲应具备哪些因素”,学生们的答案相对一致集中,“旋律优美、容易上口、歌词贴近生活”被学生们公认为标准。所需歌曲的多元化也存在一种有规律的变化,如:孩子们从初中起开始逐渐接触英文歌曲,高中生的欣赏范围就更加广泛。对于听英文歌曲,学生们都不约而同的认为这对于学习英语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可以接触到国外的流行音乐元素。

  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中学生对于音乐教材所提供歌曲的满意程度远远低于小学生。据一位初中音乐教师介绍:目前中学音乐教材分新老两种。新教材中包含《红旗飘飘》、《好大一棵树》等学生们较为熟悉的歌曲,这使得学生们对此教材还抱有一定的兴趣;相对而言,老教材就不太受学生欢迎。而小学三年级的音乐课本则由《牧童之歌》、《春天的歌》、《音乐会古典曲目》等近10个部分组成,包含了古今中外的大量曲目。其中,既有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维瓦尔第的《四季》;也有《苗岭的早晨》、《游击队歌》。课本印制的也非常精美,配有图画和解释。课本全部采用五线谱,孩子们从一开始就接触五线谱且都有配套的光盘,让他们既可以学习也可以欣赏。

  不容乐观的儿童歌曲现状

  对于儿童歌曲的现状,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副司长李宏认为,少儿歌曲创作队伍日益萎缩,适合少儿演唱的歌曲日益短缺,而少年儿童对儿歌的需求又十分强烈,由此出现儿歌成人化、粗俗化的现象,这些不健康的因素,影响了未成年人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北京市育才学校音乐教师高媛、北京市新源里中学音乐教师石琳等说,应该把校园内的音乐课更好地利用起来,“音乐教师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学生们喜欢卡拉OK、电脑音乐制作等现代手段来调动他们的兴趣。”北京服装学院附中的焦瑶老师则对音像店提出了一些“要求”:“现在许多音像店里几乎没有适合孩子唱的儿歌音像制品和出版物。我曾经借来用过一个很好的以古代十个名篇为内容的音乐专辑,但后来一直也没有在音像店里找到。”

  此外,一些业内人士也呼吁,翻开孩子们的音乐课本,不难发现,由于过分强调“寓教于乐”,导致有些作品教多而乐少,缺乏童趣和童心;或者以成人语言代替儿童语言,用成人思维代替儿童思维,歌曲内容枯燥、脱离生活,说教意味太浓,孩子们没有兴趣。流行不是错误,主旋律也不排斥流行。词曲作家不妨借鉴一些流行歌曲的创作手法,只要积极向上,周杰伦式的校园歌曲有何不可呢?家长、老师也确实不宜再在流行与浮浅甚至堕落之间划等号了。改变观念,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因势利导,不仅适用于青少年歌曲创作,还适用于有关他们思想道德教育的诸多方面。把一些成人歌曲“旧瓶装新酒”,填上新词变成学生们感兴趣的歌曲也不失为一种过渡办法。对于一些在孩子们中盛行的“灰色童谣”不应该简单粗暴地扼杀。应该深入孩子们的生活中去汲取灵感和素材,倾听中小学生的所思所想,让孩子们真正成为儿童音乐的主人。

  在今年“两会”期间,许多有识之士对儿童歌曲谈出他们的看法。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傅庚辰认为,现在能感染人的优秀的儿童歌曲太少了,希望国家从关心下一代成长的角度,重视儿童唱什么歌的问题:“我们应该用美好的音乐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欢乐,给人以教育,给人以陶冶,给人以美的享受。要为我国的少年儿童创造美好的音乐环境,写出美妙动人的歌曲,使他们能在美好的音乐的陪伴下茁壮成长。建议中央重视儿童歌曲创作问题,宣传推广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

  具体建议为:1.由中宣部牵头,召集相关部门举行联席会议,共同协商,确立一项长期有效的制度和办法;2.保证青少年对优秀音乐作品的需求,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设立‘青少年音乐基金会’;保证儿童歌曲、群众歌曲、儿童音乐教材、专业儿童音乐作家的培养等;3.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学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传统。”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在中国音协举办的少儿歌曲研讨会上,少儿词曲作家提出:优秀作品匮乏首先在于创作队伍老化,要鼓励富有时代感的、年富力强的词曲作家们参与少儿歌曲创作。与会人士一致认为:正处在成长期的少年儿童,亟需健康、美好的音乐陶冶心灵,以激励他们不断进步、积极向上。像《让我们荡起双桨》曾感化新中国几代人健康、快乐地成长。像《一分钱》则教育、启迪过许多儿童拾金不昧、助人为乐。《我们是跨世纪的新一代》等优秀少儿歌曲,都曾经是鼓舞少年儿童奋发有为,树立正确人生观、道德观的好作品。

  学者们还提出了要让优秀的少儿歌曲进入课堂,要把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少年儿童的优秀少儿歌曲纳入“新课标”的教材,以做到推广上的事半功倍。许多著名词曲作家表示,要以音乐家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少儿歌曲创作的繁荣、为祖国未来一代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过短短几个月时间,音乐界和社会反响强烈,以极高的热情积极参与少儿歌曲创作活动中。著名词曲作家谷建芬、晓光、徐沛东、雷蕾、徐锡宜、印青、张卓娅、孟庆云、李幼容、王健等20余位,在百忙当中,在作品委约费用没有落实的情况下,专门为此次少儿歌曲作品大赛创作了歌曲。为了发动全国各地作曲家积极参与,中国音协领导在全国音协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工作动员和部署。很多地方音乐家协会都举办了初赛,全国各地的音乐家们,不仅创作了大量的少儿歌曲,而且许多作曲家还自费配器、找歌手演唱和录音,奉献精神令人感动。

  最终参评的作品包括:共青团中央从征集的作品中选拔出的优秀作品;中国音协所属刊物和中央电视台筛选出的1995年以来的优秀创作作品;中国音协委托专家创作的作品;各地音协和相关机构经初选后报送中国音协的近5000余首地方音乐家创作的优秀少儿歌曲(其中许多附有音响小样);中央电视台少儿部展播的KTV百首优秀少儿歌曲也参与了此次评选。

  据中国音协秘书处负责人介绍,百首优秀少儿作品歌曲集和录音CD一经推出,立即得到社会广泛重视。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童心里的歌——优秀少儿歌曲推广演唱会”上,脍炙人口的传统少儿歌曲和“全国少儿歌曲创作大赛”刚推出的部分乐曲作为演唱会曲目,新作品《爱心世界》、《我和歌声一起飞》、《我是小孩》等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演唱会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成人唱儿歌”、“明星唱儿歌”,徐沛东、姜昆、那英、蔡国庆、阎维文、蔡明等近20人参加了演唱会。

  8月,百首优秀少儿歌曲的推广活动将达到一个高潮。系列活动中作品推广的一个重要平台——“全国少儿歌手电视大赛”,其宗旨就是推出作品、挖掘新人,促进少儿作品创作演唱共同的繁荣发展。作为规定曲目,百首优秀少儿歌曲将在全国35家电视台举办的“少年儿童电视演唱大赛”选拔赛中演唱,制作完成的CD音响和歌曲集已发送到各地电视台。8月,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复、决赛中将集中演唱、推广。推荐曲目还即将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日常节目中以及网络上展播。

  “全国少儿歌曲作品大赛”作品奖的评选活动将在电视演唱大赛阶段,由中国音乐家协会负责组织实施。作品奖将从百首优秀作品中评出一、二、三等奖、最佳词曲奖及优秀奖。在此基础上,通过全国听众投票方式产生“我最喜爱的10首少儿歌曲奖”。

  陈至立同志指示文化部、教育部落实少儿歌曲的创作、推广活动,由文化部牵头,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