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他们过得不一般

来源:中国教育报时间:2005-08-18

  从内蒙古到北京来寻找机会的建筑系研究生小王说:“在清华根本感觉不到放假,食堂依旧很挤,教室依然人多,图书馆依然天天开放!”

  正如她感觉的一样,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暑假留在学校或去自己喜欢的城市学习、兼职、实习,以增加自己的阅历和就业筹码。
据天津某媒体报道,天津在校大学生暑假不回家的比例高达30%,此外还有很多大学生利用回家的机会深入社会进行调查。如今的大学生如何度过自己的暑假,他们以怎样的努力在为自己的人生加油呢?让我们来近距离了解回家或不回家的大学生的暑假生活——

  到北京寻找机会

  “这一周每天都11点才回到住的地方,早晨起得很早,在内蒙古时天天很悠闲,现在每天真是忙啊,闲下来时才发觉困得不行。”第一周工作就给小王一个下马威,“不过我觉得这样很好,这样才能增加阅历啊。”

  小王来自内蒙古的一所大学,明年即将毕业,为了能在北京发展,打算从这个暑假开始就以北京为根据地。留在如北京建筑研究院等大型设计院是她一直以来的想法。

  今年暑假是她实现这个梦想的开始。她有备而来,在内蒙古的时候,就联系好了北京一家建筑设计院的某个城市规划项目,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实践基础,同时她希望通过项目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更加重要的是,如果能够被项目领导认可,就有可能留在该设计院。如今,她每天如上班族一样往返于办公室与住所之间,早9晚5,还有可能加班。第一星期,指导老师就给了她一大摞书,让一周给出个项目初步计划来。这让她天天加班到晚上11点,因为自己是学建筑设计的,而项目是城市规划,领域不是很对口,为了做得出色,她加班加点的看书。这是一个为期一年的大项目,繁多的项目相关资料也让她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不久项目组可能要去襄樊出差,这让她很是振奋,她说可以顺便旅游。

  她来北京参与这个项目成本很高。清华附近的房租近年来越来越高,虽然是与另一个女生合租一间房,每月也得600元,而她打算至少住半年。这对于尚未参加工作的她来说,无疑是一项不可忽略的支出。她说打算在北京一直呆到毕业,在北京做项目完成论文,同时找工作。

  像小王这样自己租房子到北京来寻求机会的大学生不是少数。天津某大学的小杨也到北京钢铁设计总院实习,不过据说是能提供住宿的,他也是希望通过实习打通就业之门。

  第一次不回家

  “8月20日就要考试了,好紧张!”小吴总是这样回答每个问她暑假怎么度过的朋友。为了此次考试,小吴第一次暑假没有回家。考完托福,她还要马不停蹄地开始准备10月份的GRE考试。

  每天早晨8:00准时到食堂吃早餐,然后回到宿舍开始听听力,做模拟真题,下午到教室核对答案,做记录,晚上看作文。这是小吴这个假期的日常生活。她说旁边的同学都知道什么时候到哪里找她,因为她的生活是如此规律。

  这是小吴为了实现到大学当老师的理想正在做出的努力。小吴认为自己比较适合搞科研,更希望到高校当老师,因此希望能拿到一个国外的博士学位,因为目前国内较好的高校都更愿意吸纳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应聘者。因此如果能够顺利出国拿到博士学位,她将更有把握实现自己的理想——到一个理想的高校去。

  小吴说这是她第一次为了一个如此明确的目标进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在此之前,小吴的暑假一般都是一分为二,一半时间实习一半时间回家,或者一半时间旅游一半时间回家,今年是她为了自己的理想第一次放弃回家的机会。同时她还放弃了本院组织的赴陕西的社会实践机会。她说,当自己坚持暑假不回家、并放弃了社会实践的机会的时候,她感觉正一步步靠近自己的目标!

  到戈壁中的国企去

  “新疆的葡萄,便宜、个大、特甜!”“这里的工人开着小车来上班,然后换上劳保服抡大锤!”“这里的领导,管着一个年产值1亿多元的下属单位的是小领导!”“由于时差的关系,新疆9:00上班,7:30才下班,中午休息3个小时!”说到暑假生活,小陈话格外多,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因为他的这个暑假与众不同。当大家都到北京寻求机会时,他却远离北京赴新疆一个国营大油田实习。

  作为研究生的小陈,去过著名的外企通用电气公司实习,也到民营公司做过兼职,就缺到国营企事业单位感受一下了,因此他希望能找一家国营单位作为今年实习的地方。正好新疆油田到系里找人到油田去给工程人员培训一些新软件的使用方法,于是他抓住了这个机会,来到了新疆的大油田。与他同去的还有他的一个同学,他们在油田的工作主要是从力学的角度分析一些现场事故的原因,同时给油田的工程人员做一些软件培训,比如有限元软件和CAD软件。

  为期三周的实习给了他关于新疆和国企全新的认识。他喜欢用“比清华还美”来形容油田的绿化和景色;油田生活设施的现代化也给他很大的冲击力,他们居住在可以用车拖走的棚车里,这种棚车是油田自己研发出来的,里面有冰箱、空调、电视,跟房车非常相似;油田工人工资水平之高也是他未曾想到的,“这里的工人开着小车来上班,然后换上劳保服抡大锤!”这大概是他最希望告诉别人的话了。

  三周的生活,让小陈在择业的想法上发生很大的变化。他说:“以前执著认定要去少数知名外企,现在发现其实100条道路有100种精彩。我觉得如果谈到一个人的事业发展,在大国企显然比在大外企要好得多。从收入和社会地位上来说,大国企发展后劲更大。大国企是一个大舞台,能让人很好地发挥。”

  通过暑期实习,小陈体会了不同企业的不同文化和氛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日益清晰起来。

  趁机考驾照

  “我现在是最健康生活习惯的代表!”每天早晨5:00准时起床、11点左右睡觉、再也不知道熬夜为何物的小宁在这个暑假既辛苦又自豪。这就是学车人的生活,驾校5:30正式开始训练,加上每天8个小时的训练,向来不早睡的她也熬不住了。

  小宁学车是为增加找工作的筹码。她认为,随着工业技术的日益发达,汽车的普及率将进一步提高,因此车是将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所以开车跟电脑、英语一样,都将成为生活的基本技能。目前找工作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证件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具备各种证件的竞争者也越来越多,驾照甚至成为某些工作的必备条件,所以,趁找工作前夕的暑假,希望能把驾照拿到手。在北京通州、顺义、丰台等几个郊区的诸多驾校班里,大学生占了相当的比重。

  学车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25天的练习让小宁的肩膀都肿了起来,这主要是打方向盘需要力气导致的。但是这没有让小宁产生退缩的想法,她最担心的是回学校注册误了10天的复训,会影响8月28号的考试。

  与小宁同车学习的都是在校学生,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在假期学车。

  与暑期班为伍

  暑假里找小肖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她天天上课,甚至周末。他们把这种课程称为暑期班。这种班由老师向国家或学校申请经费,由外面的老师给同研究方向的学生讲他们自身的最新研究成果。

  暑假开始后10天左右,小肖就开始过这样的生活。

  每天上午9:00—12:00,下午3:00-6:00都坐在教室里听各路老师讲课,如此下来,到目前,笔记和讲义已经摞起了厚厚的一叠。

  不能出去旅游,不能做自己希望做的事情,小肖没有抱怨,她说这是学好本学科的需要。小肖学的是数学学科的调和分析方向。数学是一门太广阔的领域,不同方向之间很难相互贯通,甚至一个方向的不同分支之间相互理解都比较困难,因而一个人的研究非常有限。但研究总是会跨领域,需要不同的知识为背景,所以了解不同的研究领域对一个数学研究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由不同背景的学者来主讲的暑期班成为学好数学的一套快捷方法。小肖认可这种方式,因为这种暑期班更像学术交流论坛,他们的导师也会与他们一样如学生般坐在教室里,来讲课的学者们,更希望能听到他们对其研究的建议。

  这种暑期班在理科基础学科里非常常见,小肖所在院系类似的班不下3个,经常有外校的学生慕名来听课。而小肖的同学们暑假都没有回家。她一个师姐为了学术上有所成就,已经数个暑假没回家了。

  事实上,小肖的暑假生活代表了大多数的理工科研究生,他们大多在实验室里协助导师完成课题或为自己论文做实验,探亲都只能利用周末的两天。

  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让大学生越来越有危机意识,为了能在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他们在利用各种机会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大学生的暑假生活无疑反映出这一点。不过应该提醒的是,大学生在积极为自己充电的同时,也应该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