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尝试课本循环使用 大部分家长表示反对

来源:法制晚报时间:2005-08-26

  大部分家长表示反对 认为课本记有笔记 可留作纪念 同时省钱不多

  学校将使用过的旧课本卖给下一届学生 按照新旧程度收取少量费用———

  本报讯 据《新闻午报》报道,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里,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将在上海市率先尝试推广课本循环使用的做法。

  家长们的态度将是决定这一举措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

  “循环课本”紫外线消毒

  据该校小学部负责人朱征平介绍,这一做法将先从一年级的音乐、美术、体育三门课本开始。循环使用的课本主要来自两个渠道:学生自愿无偿将这些课本捐给学校;学校向部分有意向的学生折价买过来这些课本。愿意接受这些“二手课本”的学生,只需根据课本的新旧程度交付少量的费用。

  据了解,学校要求学生尽量保证课本整洁干净,杜绝在课本上涂写或做标记等现象;用专业设备对课本进行紫外线消毒等安全处理;通过有关部门与出版商达成一致,进一步加强课本的牢固程度。

  推广遭遇家长阻力

  朱征平说:“学校准备下周与新生家长们商量此事,最后能做到什么程度,要看家长们的态度。”

  据了解,学校早在上学期就试探性地向家长提过课本循环使用的想法,结果受到了大部分家长的反对,理由主要集中在3方面:课本体现了孩子成长的轨迹,有必要留作纪念;课本上有很多随堂笔记,尤其是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要科目,捐出去后可能对孩子温故知新带来不便;一本书也就20元左右,省不省无所谓。

  北京落点

  捐课本还没实施

  今天上午,记者从北京市教委了解到,像上海这样专门的针对课本的回收利用的捐赠活动北京还没有。但从今年6月份起北京市开展“捐赠闲置学装,奉献一片爱心”活动两个月来,近10万名中小学生捐出校服、文具近12万件。

  据悉,今后本市将继续开展类似的活动,调动现有资源,使其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家长对此不以为然

  北师大从事网络工作的王先生有一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他表示,这种做法对城里尤其是北京这样大的城市的孩子而言恐怕没有必要,一般城市里家庭也负担得起新课本,终归已经用过了,也可能破损了,还有就是对消毒工作存在顾虑。如果将课本回收以后,支援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他倒是很赞成。再有,这种做法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各个城市或学校使用的课本存在差异,只能在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学校里循环使用。

  他山之石

  国外教材寿命长

  在美国,一本教材至少要供8个学生使用,教材的平均使用寿命为5年。我国目前中小学课本的使用寿命普遍仅有半年。此外,在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课本循环使用已经形成制度。